今天小点看了《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第三部分引导而非控制里的4教育有表现欲的孩子:不敢训诫。
相信许多父母都跟小点一样,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一定是第一时间先讲道理,想要劝服他,但是往往是惨败而归。
然后开始积累怒气,直到愤怒爆表,就想要惩罚他,给他点教训,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
而惩罚过后,就开始后悔,自己不应该这么做,有些愧疚或者补偿心理,从而满足孩子的额外的要求。
总之,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
我经常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惩罚完之后,就感觉理智回笼,而在此之前,就不能平静的解决呢?
当然,我之前看书也明白了,因为我有些情绪负债,就是从小生活和教育环境造成的我本身一些情绪,然后孩子引发了我的情绪,从而让我愤怒。
但是这只是一个点,愤怒有许多表达方式,并不一定非要惩罚孩子才能表达,而作者在文中给我们剖析了惩罚孩子的原因,或者说是深层次的原因,才让我恍然大悟。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关键的几个原因:
1、我们感到恐惧,我们感到无能为力,惩罚让我们觉得,我们采取了必要行动。
2、当我们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时,局势看起来很紧急,我们便将孩子视为敌人。
3、我们受到伤害,或者我们感到愤怒,于是我们需要发泄。
4、我们不知道其他更好的改善孩子行为的方法。惩罚可以减轻我们的挫折感,让我们感觉我们在解决问题。
5、曾经受过惩罚的人会自然而然的采取惩罚方式,除非他们认真考虑被惩罚的感受。
毫不夸张的说,我感觉上面的原因都是造成我惩罚孩子的原因,甚至很多都是混杂在一起的,真是直指核心。
正如作者所说:
“我们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我们的情绪。我们惩罚孩子,只是为了逃避对自己的愤怒和恢复平静后承担责任。
惩罚孩子可以让我们释放内心的挫折感和忧虑,改善我们的感受。”
是的,通俗点说,惩罚孩子会让我们感觉好受一些。
孩子如此弱小,而我们这么强大,趋利避害的我们潜意识自然会选择最优解。
而我们父母所要修炼的,正是用理智、用知识、用刻意练习、用自我觉知,来对抗这种看似对我们最有利的选择。
只有我们真正的突破了自己潜意识的束缚,才能够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带领他们获得平和快乐的生活。
我知道这很难,但我必将开始!
END
我是田点,育儿育己修炼中~
❤️感恩孩子,接纳自己,觉察反思,相伴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个好友,围观朋友圈,每天分享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