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自信、勇敢、充满活力,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孩子却经常生气、大哭、胆小、不爱说话。
许多父母都百思不得其解,我这么爱孩子,我已经为他付出了这么多,我明明已经教给他怎样做了,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
其实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即使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使我们心里是非常爱孩子,为孩子好的,但是当我们开口的那一刹那。
孩子接收到的却是责备、羞辱、谴责、嘲笑、说教等等负面的能量。
而这些负面能量,则会让孩子们很难自由发展自己。
就像我们做手术时,躺在手术床上,外科医生走过来告诉我们:“在手术方面,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是我非常爱我的病人,我会用我的常识来给你做手术。”
你的感觉会是如何呢?应该会赶紧逃跑吧?
其实,父母就像是外科医生一样,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手术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孩子带去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感情上也会有很多创伤。
最可悲的是,我们却还以为自己都是“为孩子好。”
这就是父母必须学习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原因。
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当你不够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仅仅靠你自己的感觉或者常识去判断的时候,往往不会给孩子带去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加剧孩子的痛苦。
比如:孩子是因为没有考到好的分数,回家吃饭的时候说不想吃,太难吃了。
满心爱意准备了一桌子菜的父母,可能会说:辛辛苦苦做了你喜欢的,你怎么还不领情?看把你惯得,不吃算了。
于是孩子哭着跑走了。
其实孩子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没有察觉的父母,却只看到了表象,没有深入思考,继而用攻击性的语言,将孩子气哭了。
相信,孩子的心理一定是苦闷的,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了解我,连父母都无法帮助我。
因此,想要真正帮助孩子成长,我们必须学习一些沟通技巧。
当我们没有像“外科医生”一样充足的专业知识时,该如何跟孩子沟通呢?
很简单,就是把孩子当做客人一样沟通就可以了。
原因有三:
01、客人是平等的个体,你不会想要控制他。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身上。
当你能够明白孩子跟客人一样,是跟你一样平等的个体,自然也就不会想要控制他,没有控制也就没有反抗,也就少了很多冲突。
尊重孩子,用平等的姿态跟他交流。
02、客人是友好的朋友,你会认真的倾听他。
孩子跟客人一样,许多时候,只是需要你能够认真的倾听他的话,能够看到真实的他。
你只需要静静的倾听,照顾他的感受,体会他当下的心情,并同情而友好的说句:“这太令人遗憾了。”就足够了。
而不是发表你的看法,教育他该如何做,批评他的行为。
倾听孩子,表达你的同情和理解。
03、客人拥有选择权,你只拥有建议权。
对待客人,我们是谦逊而低调的,总是温柔和煦的询问交谈,会提醒却不会责怪,会交流而不会争吵。
因为我们明白,客人才是做决定的一方,我们最多只是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对方,仅供参考。
会不会采取我们的意见,看客人自己的意愿。
当我们明白孩子拥有决定权,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跟孩子的矛盾就会少了很多。
父母可以是陪伴者,但不能是决策者,只有孩子才能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让我们试着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孩子,好好跟孩子沟通,相信你一定能收获一个通情达理、积极乐观的孩子!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拖后腿的父母!
哈哈,与君共勉!
我是田点,育儿育己修炼中~
❤️感恩孩子,接纳自己,觉察反思,相伴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个好友,围观朋友圈,每天分享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