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点读了《游戏力》第一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我发现劳伦斯·科恩博士非常喜欢用各式各样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游戏力,理解孩子。
对其中一个事例我感觉深受触动。
文中讲述了一个孩子很喜欢跟爸爸玩接球,但是一旦孩子漏接了,泪水便会流下来,并且还会发无名之火:“你为什么不投的低一点?”
科恩博士提出,这个例子中孩子所发泄的情绪跟玩球毫无关系,他只是将别处累积的情绪借机发泄了出来。
一个简单的游戏也可能隐藏着强烈的情绪暗流。
为什么对这个例子印象深刻,并深受触动?
因为我家大宝雪儿就有这种情况,她只要没有接到球,泪水就会流出来,并且心情非常不好,无论我们说些什么,她都无法平静下来,也很长时间不愿意再来一次。
而小宝石头则不然,没有接到球,他会生气,但是我只要说再来一次,他就会重新振奋起来,再来一次。
之前,我只是认为雪儿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弱,需要慢慢的引导,看了科恩老师的话,我有点感觉,雪儿其实也是在发泄,只是她发泄的什么,我就无从得知了。
或许是在幼儿园里遭受的一些精神上的压力,也可能是我在平时养育过程中无意识带给她的情感创伤,总之不是好的情绪,需要释放出来。
可以说,这给了我当头一棒,许多时候,我感觉我家孩子太难懂了,问她什么情况她也不说。
其实,孩子并不是没有跟我们交流,只是他们的交流信息我们并没有接收到。
所以,你知道孩子为什么总是想要喊你一起玩游戏吗?
因为在玩耍中,他们才会将自己的情绪、心情用他们的方式说给你听。
正如科恩博士所说:“在游戏中,孩子会将他们内心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他们不会也无法用别的方式告诉你。”
今后,我要多跟孩子游戏,并且认真观察他们在游戏里的表现,慢慢学会看懂他们的语言,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即使是一点点的帮助。
庆幸的是,孩子跟我的联结还算可以,我还有补救的空间。
就如书中所说:与其担心焦虑,不如把这个时间拿来同孩子玩耍。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孩子痛痛快快的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
END
我是田点,育儿育己修炼中~
❤️感恩孩子,接纳自己,觉察反思,相伴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个好友,围观朋友圈,每天分享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