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点笔记:你能接收到孩子的信号吗?

图片
今天小点看了《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第三部分 引导而非控制里面的情绪引导的基础。
通过今天的阅读,让我学会了一个新的观察和应对方式,也发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被忽视的细节。
很庆幸,我早晨起床就开始学习到这个知识点,并在今天得以第一次应用。
【情景回放】
今天,小姨给孩子们买的美术手工盒子到了,小石头和雪儿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作品,兴致勃勃的准备开始。
我先帮小石头做了小火车。
做完后,开始帮姐姐做她的阿拉丁神灯。
石头跑到一边找到一本书,让我给他讲,我说等我帮姐姐做完手工。
结果石头就开始不满意,跑到我的身后,把小桶里面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还在背后打我。
我刚开始没在意,直到他打了我,我回过头才反应过来。
石头有情绪。
我赶紧抱住他,问他怎么了?
他说:我的小火车不好看,然后就哇哇哭了起来。
我抱着他,让他哭了一会,说到,小石头是希望自己做出一个超级漂亮的手工,是吗?
石头不搭理我,还是在哭,但是哭声小了很多。
我继续陪着他:小石头希望和妈妈一起再做一个新手工吗?
小石头点点头。
于是我就翻开操作页,一页页的讲解做的是什么手工。
最后石头选中了做小鳄鱼,擦擦眼泪,准备重新开始了。
如果没有看书,没有接收到石头的求助信号,估计会演变成我批评小石头捣乱,无理取闹,结果石头更生气捣乱的恶性循环。
而这次,我接收到他的信号,知道是他有了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于是才做出这些不当行为,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今天小石头的表现,也完全验证了作者说的话,那就是:
对父母来说,孩子的所有“不当行为”都是一种信号,说明孩子需要我们帮助他处理某种情绪问题,正是这种情绪导致了他的不当行为。
我相信许多父母应该都跟我一样,比较迟钝,很少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求助信号,庆幸的是作者给我们指出了关键线索,那就是孩子的“不当行为”。
只要我们平时跟孩子的联结足够,那么孩子必然是平时表现很配合,不会经常出现无理取闹的行为,而当他出现这种行为,也就是说明他的内心有某种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需要我们的帮助。
而我们接收到信号后,如何给予帮助呢?
也非常简单。
只需要倾听和接纳他的情绪,并认可他当前的感受即可,一定要记住,不要评判或者急于给出解决办法。
最好是静静陪着他,并说出自己的所见,比如:你看起来很难过。
一旦孩子意识到,我们愿意倾听他们的愤怒,并做出适当的回应,他们就会以更加镇定的方式表达愤怒,不再采取侵犯行动。
所以说,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和认可者,而我们能做好这两个就足以胜任父母绝大部分的工作了,你觉得呢?

END

我是田点,育儿育己修炼中~

❤️感恩孩子,接纳自己,觉察反思,相伴成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tiandian01的头像-田点笔记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