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商类平台
电商类平台的基本盘是吸引足够的商家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并且平台能够持续为这些商品和服务提供流量,无论是站内搜索推荐,还是站外买量导流。
电商平台的几种商业模式:
平台入驻费:相当于年租金,只要商家入驻就需要缴纳。
搜索广告:比如淘宝直通车这种付费竞价排名,也就是商家需要花钱买付费流量,才能获得较好的展示排名。
频道坑位费:比如聚划算的坑位都是按日租金进行收费,这也是商家获得较好展示位的一种方式。
商品差价:比如京东自营、天猫超市等自营业务,需要平台自建仓储囤货,主要赚取买卖价差,这种模式毛利率比较低,不太受资本市场欢迎。
交易手续费/技术服务费/抽佣:本质上都是佣金扣点,也就是商家每成交一单都需要给平台交一笔钱。
仓储服务:比如京东物流,开放第三方卖家入仓,但收取一定的仓储。
物流服务:跟仓储类似。
金融服务:为商家资金周转提供小额贷款,赚取较高的利差。
02 信息流类平台
信息流类平台的基本盘是吸引足够多的创作者提供优质并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内容,从而占据用户使用时间,控制流量渠道。
特点:自身具备足够的流量,但缺乏直接变现手段,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尽快将流量变现。
信息流平台的几种商业模式:
广告:这几乎占据了大部分信息流平台 90%以上的收入,也是变现效率最高的商业模式,搜索竞价排名广告就是 Google 的印钞机。
游戏:为游戏开发者提供分发服务,从中抽取佣金。
直播:付费打赏。
电商:一切流量的尽头是卖货,区别只是为电商平台导流(比如什么值得买、微博),还是自建电商 (比如音、快)。
增值服务:这个就多了去了,比如会员体系 (QQ)、知识付费(知乎盐选)等等。
03 平台间的联系
虽说电商和信息流在平台定位、交互动线、用户心智上差异很大,但所有的互联网平台本质上都是做流量的生意,而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的等价交换,因此,这两类平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电商平台的视角看,作为一个广告主,它可以在信息流平台投放电商广告。
而信息流平台的用户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可以看到广告,一部分下单购买的潜在用户就会转化成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者,从而达成电商平台的目的。
从信息流平台的视角看,除了通过售卖广告给电商平台进行变现,还需要为自己平台的创作者提供变现手段,比如与电商平台合作或自建电商供应链,让达人/up 主可以通过直播带货来进行粉丝变现。
整个互联网平台经济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闭环,本质上是流量价值的等价置换,商业逻辑是十分成熟且自洽的。
由于中国互联网人口渗透率逐渐见顶,流量红利越来越少,增量流量基本没有了。
所以,现在各大平台基本上都在做存量流量的效率提升,主要就是提升大家的使用时长以及商业化效率。
使用时长的提升主要是来自精细化运营,而商业化效率的提升本质上就是提高流量成本,所以未来流量成本一定是越来越贵的。
当所有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成本都已经高到供给侧无法承受时,下一个能提供低成本流量的新平台可能就会诞生了。
我们作为淘金者,你一定会选择一个平台去淘金,当你理解这些平台规则,你也就知道平台需要什么,你能拿什么给平台换你想要的。
并且也只有你给的东西是平台想要的,平台才会给你想要的,换位思考,太重要了。
——摘自《致富说明书》